德育課堂 > 德育成果 >

    竇桂梅《生命,責任與愛意》

    作者:      點擊數(shù):

     

      2003年北京海淀區(qū)教委召開“竇桂梅專業(yè)成長思想研討會”。這次會議,關(guān)系到對整個海淀區(qū)教師專業(yè)培養(yǎng)的方向定位。會議內(nèi)容有一項是我上兩節(jié)課并作專題報告。其間要請一位專家給我評課。
      當然請霍懋征老師!她是全國著名的教育家,北京的老前輩,也是語文學科專家,領(lǐng)導們也意在讓我向先生學習,在心中樹立方向。
      教委聯(lián)系了霍老師,她欣然答應(yīng)了。那時她已經(jīng)81歲。
      多么榮幸!我和海淀教委張鳳華副主任手捧鮮花到霍老家拜訪。一進門,呵,仿佛進入了植物園林。地上,窗臺上,甚至天棚上,幾乎都被綠色盆栽植物覆蓋。初春的北京春寒料峭,這里卻夏意融融。鳥兒穿梭在綠樹紅花中,時而落在沙發(fā)上,時而落在窗沿上。東屋住著幾只小貓,幾條小狗,它們看到有人來了,紛紛走出來迎接客人……
      從沒有見過這樣的家居!簡單的兩居室老房子,面積不大,想進去還要拐彎兒——花盆啊、水桶啊,自由擺放,琳瑯滿目。鏡框中,照片泛著歲月的陳跡, “古老的”沙發(fā)樸素到了極致。家居環(huán)境的自然本色,一如霍老本人。看到我們欣喜驚奇的表情,老人家笑著說,她喜歡小生命,她是“海陸空三軍總司令”, 退休后,她每天寫寫東西,有小狗繞膝,有鳥兒輕啼,有金魚嬉戲……
      “我喜歡小生命”,一句最本真的話透著霍老師那么柔軟,充滿愛意的心!不必說她曾先后提出設(shè)立教師節(jié)、制定義務(wù)教育法等若干重大建議,也不必說被周恩來總理譽為“國寶老師”,被溫家寶總理贊為“把愛獻給教育的人”,單就“我喜歡小生命”就足夠了!
      喜歡小生命,當然就喜歡小孩子。我想這也就是這位北京師范大學數(shù)學系的高材生,沒有留校做大學教授,卻選擇了到師范大學第二附屬小學(現(xiàn)北京第二實驗小學)當一名小學老師的原因吧。而她,在小學的講臺上一站就是60年。教育部曾要調(diào)她去工作,她答應(yīng)只能“借調(diào)”;人民教育出版社請她當編輯,她不去,只承擔了教材的編審工作;全國婦聯(lián)、北京婦聯(lián)等單位都邀請她任職,可她都沒有離開孩子和小學課堂。
      二女兒病逝,被打成“資產(chǎn)階級反動學術(shù)權(quán)威”的典型,13歲的兒子被人扎死,15歲的小女兒被嚇傻,一年零九個月的“牛棚”生活……這些殘酷的人生考驗沒有把她壓垮,沒有使她屈服,因為,對生命的愛,讓她跨過了隱忍不言的傷,所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先生的平靜,依然可以感受到先生剛毅而柔韌的生命力。
      坐在先生對面的沙發(fā)上,我拿起教材,雙手遞給先生,并送給她一本《竇桂梅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》??吹椒饷娴?ldquo;三個超越”,先生笑了,她的表情告訴我,先生是知道我的這一教學主張的:“小竇啊,超越教材、超越課堂、超越教師,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,把課堂上的主動權(quán)和課外時間還給孩子,學習質(zhì)量就提高了。”在交談中,她還告訴我自己過去講課過多過細,占用了學生課上“多練”的時間,提醒我教學時,一定要注意讓學生多說多練。是啊,為孩子們松綁,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,抖擻起精氣神,回歸童年的質(zhì)樸,是霍先生,也是所有家長、教師、學生共同的期盼。
      《再見了,親人》的課堂教學設(shè)計,我沒有說得過細,更多的想聽一聽先生的見解。我只告訴先生大概框架——為了實踐自己正在思考探索的“主題教學”下的“三個超越”教學理念,我以“親人”為主題,以同一作者魏巍的《再見了,親人》為主講課文,《我的老師》為略講課文,并補充相關(guān)資料,試圖從不同側(cè)面,引導學生體會“親人”的內(nèi)涵和親情的重量。先生很贊同“講讀一篇帶動閱讀多篇”的做法,并說這樣做的確體現(xiàn)了我的教學主張。
      思路得到肯定后,開始對課文進行分析。難忘的是,她就教材一字一句幫助我解讀分析,就好比我是她當年的學生:大娘為了志愿軍,失去了惟一的小孫孫。為什么這里用“惟一”而不是“唯一”,感情與程度不同啊。再有,課文還有這句“房子已經(jīng)炸平了。”炸平了就是沒有了。惟一的孫子沒有了,家也沒有了,老大娘是無家可歸啊。這不就和前面描寫的“老大娘冒著炮火,穿過硝煙,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。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嗎?對志愿軍是雪中送炭,對自己是一無所有??!當時有很多同志感動得流下眼淚。讀著這些文字,我們不也是感動得要流淚嗎?這不是親人又是什么呢?……
      傾聽先生的指導,整整一個上午!七年了,這番情景依然歷歷在目。老人家一絲不茍、慢條斯理、逐字逐句地分析,我的內(nèi)心只有感動,我的傾聽非常虔誠。先生一貫的生活態(tài)度都是那么嚴謹、細致,這種生命的慣性就這樣自然而然鋪展在我的面前!
      2003年3月23日這一天終于到來。教育部領(lǐng)導、清華大學領(lǐng)導以及來自北京市各區(qū)縣的教委領(lǐng)導、校長、骨干教師們等一千三百多人齊聚在清華附中禮堂。先生走上臺來,安靜地坐在臺上聽我講課。課后,霍老師用那平靜而又語重心長的話語肯定了我的主題教學的嘗試,“后生可畏”的評價,是給我這個年輕人面子,也是一種激勵。盡管評課優(yōu)點多于缺點,但我記住先生提出一條重要的建議——當時先生很委婉地說:“依我看,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性要適度一些……當然,這也是這篇課文的特點決定的……建議課堂上咬文嚼字的環(huán)節(jié)還可以再多一些。”在當時,我內(nèi)心并不完全認同。認為巍巍的這篇抒情性質(zhì)的報告文學特別適合朗讀,采取“用讀代講”的辦法更合適一些。也就是說,不是丟掉咬文嚼字,而更多的是,通過朗讀來理解、發(fā)現(xiàn)語言文字的用意與魅力。這就和五十年代起霍先生創(chuàng)立的 “講讀法”有一些不同,即以“講”為主,以“讀”為輔。我心里想,先生肯定不完全理解我,曾經(jīng)幫助我分析的那些詞句,怎么都用朗讀的辦法來處理了?不過,我嘴上沒解釋,謙虛地聽者,心里在思索著,咀嚼著……我相信,即便我過后和先生交換意見,先生一定高興的,充滿博愛之心的她怎么會生氣呢!
      就“人文性”的議論而言,在當時,全國上下都在聲討語文課 “人文性”不夠,不僅是這堂課,甚至那一階段的課,我都在著意體現(xiàn)人文性?,F(xiàn)在想來,那一課的開頭和結(jié)尾有些抒情內(nèi)容和環(huán)節(jié)可以去掉,課堂的廣度過多,導致“人文性”過多。這不僅僅是內(nèi)容的問題,更是如何恰當把握學科屬性的問題。一句“人文性”過多,讓我更多地思考如何用理性的手牽著感覺走,而不是隨著當時課改的“風向”走。
      七年后的今天,越想越覺得先生的評課是深沉的——學術(shù)問題不是心術(shù)問題,觀點可以不同,但評課要充滿愛心和真誠。這是負責任的評課!后來,我也有了給年輕人評課的機會。受霍老師的影響,每一次我都是很真誠地,盡自己所能所想,站在自己當時的思考點上,努力把優(yōu)點說夠,方法給夠,缺點不漏。意在體現(xiàn)評課在于研討,在于給別人思考與啟發(fā),而不是鑒定。
      先生僅一次的愛意與真心就讓我終身受益,她對學生的真誠可是數(shù)不勝數(shù)!先生平等地愛每一個孩子,無論是高干子女還是普通市民的孩子,都一視同仁,而且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基礎(chǔ)較差的淘氣學生身上,那些貧困的學生身上。學生病了,她帶著去看病求醫(yī),買藥、送飯;學生家庭有困難,她自己掏錢為學生買午餐;學生踢足球,沒有鞋穿,她在比賽前送去短褲、球鞋;學生的父母不在家,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食宿……先生常說:“我們的教育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專家、學者、司長、部長,可我們應(yīng)該把學生都培養(yǎng)成對社會有用的好工人、好農(nóng)民,好公民。”
      難忘,先生給予晚輩們的愛;難忘,先生的為師之道……
      如今,先生已去。我們該拿什么告慰霍先生這樣的前輩們?唯有用與他們一樣的愛心和真心,甚至超出他們的努力,解放孩子,把美好的童年還給孩子——這才是我們對前輩最好的紀念。

     

    AⅤ无码免费久久久精品性色av,国产在线线精品宅男网址,台湾中文娱乐无码专区,亚洲av吉泽明步在线观看